草魚養殖技術包括池塘選擇、苗種選擇、放養前的準備、飼料投喂、日常管理、疾病預防和成魚收獲等方面。
池塘選擇
養殖草魚的池塘應水源良好,魚塘修建規范,設有進排水設施。池塘底部以條石或混凝土構建為佳。養殖草魚的魚塘應配備一定的青飼料種植基地,或者保證能提供優質的青草資源。對于養殖草魚苗的池塘,一般要求水質肥沃,水深在1m~1.5m,面積3~5畝左右為宜。而對于養殖商品草魚的池塘,則要求池塘水深在2.5m~3.5m,面積在10~30畝為宜。
苗種選擇
優質的苗種是保證草魚生長快的首要保障。優質的苗種不但抗病力強,成活率高,而且放養后生長迅速。判斷草魚苗是否優質,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確定:看苗種的規格,優質的魚苗出塘的規格一致,個體肥壯,體質均勻;看苗種的體色,優質的草魚苗魚體淡金色,灰黑色網紋鱗片明顯,魚體越健壯,淡黃色越明顯;看苗種的黏液及光澤,優質的苗種體表有一薄層黏液,用以保護鱗片和皮膚,免受病菌侵入,因此體表呈現一定的光澤;看苗種的活動情況,優質的苗種,游動活潑,逆水性強,采食力強,易受驚嚇等。
放養前的準備
放養前對池塘的消毒清塘是養魚必不可少的功課。清塘一般用生石灰進行,每畝用量為50~100公斤。清塘時應將池塘保持3~5厘米的水位,然后將生石灰溶解成石灰乳,趁其溫度較高時,全池均勻潑灑。為提高其消毒的效果,次日可用鐵耙等耙動池底,使石灰與淤泥充分融合。生石灰清塘消毒后一般5~7天即可注水放魚。放養魚種前,還應對魚種進行浸泡消毒,浸泡魚種最常用的就是3%的食鹽溶液,當然也用0.5g/升的聚維酮碘溶液,或者10g/升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(5:2)合劑溶液,浸泡魚種10~15分鐘。
飼料投喂
以投喂顆粒飼料為主,飼料蛋白質含量在28~32%,輔投。一般每天投喂2次,以2小時內吃完、草魚攝食8成飽為宜。平時在飼料中還要注意適量添加維生素等藥物,增加草魚體質及抗病性。
日常管理
定期潑灑生石灰:一般每半月按每畝水面,每米水深20公斤或者施用漂白粉1PPM全池池灑。加水換水:每10天注入新水一次,每次注入20-30厘米,到7月中旬,視實際情況換水一次,換水量為1/2。開動增氧機:6月-8月中旬。草魚容易缺氧浮頭,在此時節,晴天中午開機2-3小時,凌晨開機3-4小時,陰天半夜開機一次,以預防魚類浮頭。
疾病預防
在小魚階段,投喂飼料的量是,重量的5%-10%。到了一斤到三斤重階段。投喂量是3%-5%。到了三斤重以后。投喂量是魚重量的1%-3%。直到出售。
成魚收獲
在養成商品魚上市時,應把放養的種類及規格分期捕獲,捕大留小,合理調節魚塘載魚量,使水域生物總量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狀態,為來年在養殖打好基礎。
以上就是草魚養殖的主要技術要點。需要注意的是,具體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措施可能會因地區、氣候、水質等因素有所不同,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調整。


已關閉
